近年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一大热点,大力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提高生产率,发展绿色畜牧业,满足人们的食品安全需求,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能力,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无残留、无耐药性,其作用机理不仅仅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抑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机体抗病修复能力的调整,即调动机体的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的目的。
1.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抗菌保健作用
许多中草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结构和代谢而发挥抗菌保健作用。已有资料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可以影响细菌的呼吸和代谢,具有直接抑菌或杀菌作用。如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DNA的复制,干扰细菌的繁殖;金银花作用于细菌的胞壁,抑制胞壁的合成;黄柏等能抑制细菌的呼吸和抑制细菌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具有直接抗菌作用的中草药还有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牛至、板兰根、牛黄、大蒜、辣椒、艾叶等等。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大多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消炎、解热、调节免疫等功能,如金银花的绿原酸,穿心莲的穿心莲内酯,连翘的连翘酚,黄芩的黄芩甙、鱼腥草的癸酰乙醛、青蒿的青蒿素等。
2.通过调整和修复机体功能发挥抗菌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机体抗感染、消灭侵入的微生物,除有特异性机能外,还有非特异性机能和体系,而且以后者为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虽然在体外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在体内并无增强机体非特异机能的作用。而中草药独特的抗菌作用,两者兼而有之,并以后者更为重要。例如在临床上防治感染性疾病有效的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作体外抗菌试验并无明显作用;同时经体外试验确认无抗菌作用的内酯(穿心莲内酯),在动物体内却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感染性疾病的效果。一些补益类中药如当归、黄芪等,具有滋补作用,可表现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在细胞亚细胞水平的作用和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等。
按照传统医学理论,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作用的基本原理是“调整阴阳,祛邪扶正”。 实验证明,中草药抗菌保健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并不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抑杀作用,而是对机体抗病修复能力的调整。也就是说,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防治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以调动机体一切有利因素,调动机体反应性、提高免疫功能和机体的抗病防御机能,从而祛除病邪,康复机体。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的抗病毒作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对病毒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而不少中草药却具有抗病毒作用(或兼有抗病毒作用)。在这一方面中草药比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更具优势。中草药抗病毒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①直接抑制病毒: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如大青叶、黄芩、金银花、板兰根等对呼吸道病毒,连翘、黄连、黄柏对肠道病毒,黄柏、虎杖、鱼腥草对肝炎病毒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②间接抑制病毒:通过中草药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或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如黄芪、艾叶可刺激细胞诱生干扰素;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野菊花能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黄芪可通过对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作用,增强机体抗病毒感染能力等。
试验表明,不少清热解毒方药具有抗病毒毒害的作用。如抑制毒素的生成;使毒素减毒灭活;对抗毒素所致的机体功能障碍和组织损害;加速机体对毒素的清除等等。例如,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野菊花、有抗鸡传支病毒的作用;黄柏、虎杖、贯众、败酱草等可抑制雏鸭肝炎病毒等。畜禽中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口蹄疫、鸡瘟、流感、肝炎等。用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来防治动物的病毒性疾病有较好的作用。